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发展和普及,网络中存储、流转的数据类型和数量与日俱增,已成为网络空间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。近些年针对数据信息的网络攻击层出不穷,一旦发生泄漏事件,就可能给企业、个人,乃至行业、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。时至今日,加强数据防护,保障信息安全早已成为网络时代大众的共识。
在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,密码对保障信息安全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,其应用范围及应用深度也在不断发展。当前,信息系统想要实现安全目标,达到一定的防护水平,就必须具备有效的鉴别与访问控制机制。其中,身份鉴别是信息安全领域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内容。
身份鉴别概念
标识是实体身份的一种计算机表达。
信息系统在执行操作时,首先要求用户标识自己的身份,并提供证明自己身份的依据,不同的系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实体的身份,同一实体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身份。
鉴别是将标识和实体联系在一起的过程。鉴别是信息系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,也为其他安全服务提供支撑。访问控制机制的正确执行依赖于对用户身份的正确识别,标识和鉴别作为访问控制的必要支持,以实现对资源机密性、完整性、可用性及合法使用的支持。如果与数据完整性机制结合起来使用,可以作为数据源认证的一种方法。
身份鉴别的类型
身份鉴别包括单向鉴别、双向鉴别以及第三方鉴别。
在一个给定的网络中,客户A需要访问服务器S的服务,客户A必须被服务器鉴别,这个鉴别过程称为单向鉴别。如果客户A也需要鉴别服务器S,则称为双向鉴别。还有一些情况要求由双方信任的第三方进行鉴别,以确认用户和服务器的身份。
单向鉴别是当用户希望在应用服务器上注册时,用户仅需被应用服务器鉴别。常见的单向鉴别是用户发送其用户名和口令给应用服务器,应用服务器收到的用户名和口令进行验证,确认用户名和口令是由合法用户发出。
双向鉴别是一种相互鉴别,其过程在单向鉴别的基础上还要增加两个步骤: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服务器名和口令,客户端确认服务器身份的合法性。这种基于口令的双向鉴别一般不常使用,假如有50个用户(或应用服务器),每个用户若均可与其它用户通信,则每个用户都应有能力鉴别其他用户。在双向鉴别的情况下,还应能被其它用户鉴别,这样每个用户需要保存49个口令。一旦用户增加、减少或改变口令,都要调整口令清单,管理繁琐且效率低。
第三方鉴别是基于可信的第三方存储验证标识和鉴别信息。每个用户或应用服务器都向可信第三方发送身份标识和口令,提高了口令存储和使用的安全性,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。
身份鉴别的方式
实体身份鉴别一般依据3种基本情况或3种情况的组合,即:实体所知、实体所有和实体特征。
◇ 基于实体所知的鉴别,即实体所知道的,如口令,PIN码等。常常将一个秘密信息发送到系统中,该秘密信息仅为用户和系统已知。据此系统鉴别用户身份。
◇ 基于实体所有的鉴别,即实体所拥有的物品,如钥匙、磁卡等,借助这些物品使系统鉴别用户。在鉴别时,用户手持这些物品,通过外围设备完成鉴别。
◇ 基于实体特征的鉴别,即实体所拥有的可被记录、可比较的生理或行为方面的特征,这些特征能被系统观察和记录,通过与系统中存储的特征比较进行鉴别。
◇ 多因素鉴别方法,使用多种鉴别机制检查用户身份的真实性。使用两种鉴别方式的组合(双因素鉴别)是常用的多因素鉴别形式。
例如,在网上银行的转账验证时,必须同时使用用户名/密码(实体所知)和USB Key(实体所有)才能完成一次转账验证。使用多因素验证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性,降低身份滥用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