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。大会以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与新型工业化战略为核心,汇聚产业链专家、企业代表及监管机构,共探AI技术落地痛点与安全治理路径。作为深耕数据安全领域20年的行业领军者,明朝万达业务创新中心总工受邀参与AI安全治理分论坛,以《智防AI安全“新”挑战,共绘安全新蓝图》为主题发表分享,聚焦 AI 安全核心议题,从风险剖析、技术实践到生态协同,系统输出明朝万达对 AI 安全治理的思考与方案。
当前 AI 技术已深度渗透政务、金融、工业等领域,呈现 “无处不在” 的应用态势,但 “AI 并非无所不能”—— 随着数字与物理空间的边界持续打破,安全风险也呈现新特征。从风险本质来看,AI 时代的安全问题是 “新态势” 而非 “新问题”:传统场景中,数据泄露多为万级以内的局部影响,算法决策偏差范围有限,物理与数字风险独立无传导,人工攻击效率低、范围窄;而 AI 加持下,数据泄露规模跃升至千万 / 亿级,影响延伸至行业乃至国家层面,算法偏见固化易形成系统性风险,“数字 - 物理” 双向联动可能引发全链条瘫痪,AI 赋能更使攻击效率提升 10-100 倍,攻防技术差距显著拉大。
这些风险进一步贯穿 AI 全生命周期:数据阶段存在违规使用、训练数据内容 / 标注不合规、数据与个人信息泄露及滥用问题;训练阶段面临对抗样本攻击、模型鲁棒性不足、梯度逆向工程等隐患;使用阶段需防范用户恶意输入、危害输出与模型滥用;部署阶段要应对 API 接口防护不足、注入攻击与模型逆向破解;运行阶段则需警惕提示词攻击、违法有害信息输出与网络内容生态污染,全链路风险需针对性构建防御体系。
针对上述挑战,明朝万达提出 “检测 - 分析 - 响应一体化的 AI 安全闭环防御体系”,以 AI 技术强化 AI 安全防护:通过 “闭环智能防护” 构建数字与物理空间实时联动感知体系,利用 AI 实时识别异常行为,提升威胁检测精准度与响应速度;依托 “AI 驱动防御” 采用零信任架构,按需动态调整访问控制策略,同时建立跨域身份联邦模型,确保多场景下身份可信与权限一致;借助 “模型自我进化” 机制,让安全模型通过持续学习适配新型攻击,并打通物理安防与网络安全系统,形成跨域事件自动处置闭环。
未来,明朝万达将继续秉承“安全铸就数据价值,安全服务用户业务”的发展理念,以更加坚定的决心、更加创新的思维,持续深化数据安全与AI技术的融合创新,共同完善 AI 安全生态,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 AI 产业健康、合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
